今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从古至今,每至放榜日,全国各地都要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景。
其实真正的高考胜利者,并非是指那些成绩拔尖的状元,而是在高三这一年里成长起来的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自己。其实,把高考放在人生的时间线上,就会发现它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你优秀的一面,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消失殆尽。
高考过后,我们将踏上新的旅程,也许你会慌张害怕,不要担心,小一向你推荐《人生第一次》,让我们通过众多人的人生之旅,看到自己将来的路,整装待发,勇敢前行。
《人生第一次》:中国人的“人生图鉴”
简介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导演:秦博
讲述人: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韩童生等
首播日期:.1.15
剧情剪
《人生第一次》是由央视网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本片撷取普通人一生当中的12个断面,时间上贯穿一个人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不同的阶段,医院、学校、*队、房产中介所、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的场景。面对人生这个厚重的课题,全片没有渲染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是用极为从容、明媚、轻快的镜头观察不同人群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展示多重视角下的人间真实,表达中国人心中的情感、面临的挑战、坚持的价值观,折射中国当下的时代精神。同时,纪录片用近乎诗意的表达聚焦残疾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者等社会特殊群体,为观众推开一扇通往广袤世界的大门。
热话题
生命不易,却倔强而绚烂
《人生第一次》从第一集开始,瞄准人生中一个个珍贵瞬间。“孩子使劲哭,妈妈使劲笑”,在温暖的旁白下,“人生”迎来了它生命的第一个关键点——《出生》。27岁的双胞胎孕妇向爽因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手术,谁都不能保证腹中胎儿不受影响,而在手术前,她曾在梦中喊出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
《当兵》里的男孩看起来特别阳光,*队塑造了他们刚健清爽的气质。来自单亲家庭的张书豪,在*队里学会了勇敢和豁达,也更加理解母亲和生活。
在对准残疾客服这一特殊群体的《上班》中,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王绍*拖着无力的“躯壳”,在做一件很有力量的事——创办残友培训就业孵化基地。那些残障人士在这里经过培训后,就能成为阿里的一名正式“云客服”……纪录片通过一个个新颖的视角,为观众展现了生命的力量,讲述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命哲学。
运用示范
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来之不易,分分秒秒都不可浪费。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镜头里,面对高风险的心脏手术,准妈妈在梦中唤出双胞胎的名字——春和、景明,道出为母则刚的坚毅。“双十一”购物狂欢中,屏幕背后那句“亲,有什么能帮您”,可能出自一位全身95%烧伤的残疾客服。也许,我们会被现实生活摩擦得体无完肤,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我们“来此一遭”的机会;有人生而无力,却化身摆渡人,为残友们撑起一条通往正常生活的船;更有一群热血男儿,舍命保家卫国,为人民冲锋陷阵。想到这里,你就会感到一种力量油然而生,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无用”背后,折射生活的光影
在高考不考诗歌、诗人不再盛行的年代,难得有这样坚定的声音:孩子们需要诗歌。在第三集《长大》中,矮小害羞的12岁男孩施应锁,住在半山腰,最好的伙伴是家里的一头小牛。去漭水中学读书之前,他从来没有写过诗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和诗歌有关的种子。而同样12岁的穆庆云,已经独自生活两年了。几年前,庆云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为供两个女儿读书,庆云的母亲常年在广东打工,过年也不回家。庆云很想念妈妈,于是她拨通了视频通话,给妈妈念了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孩子》: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白云是蓝天的孩子∕路灯是黑夜的孩子∕母亲去广东的时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亲鞋的旁边∕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即使身处大山,他们的眼里也有细腻和丰富的世界;就算不善言辞、安静又懂事,他们的心底也藏着纯粹的感情。
运用示范
生命中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更珍贵、更接近生命本质。它们无法带来财富、名利,却能滋润心田。诗歌,似乎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却能影响一个人的品行。电影《死亡诗社》中,春风化雨的教育曾打动无数观众,而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长大》给观众的震撼像极了《死亡诗社》,只不过纪录片更温暖。一群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学诗歌的孩子,将懵懂的青春,记录在一首首质朴的小诗里。他们不仅是家乡那片土地的主人,更是世界未来的主人。那一首首诗歌告诉他们,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勇敢追求生命的本质吧,永远不要丢掉曾经浪漫的、溢满情感的思想,永远不要失去热泪盈眶的能力。
繁华落尽,壮丽告别
时间是洪水猛兽。出生、上学、长大……猝不及防地,《人生第一次》已经从生命伊始加载到风烛残年。
在人生的函数图上,由“第一次”勾勒的生命弧线一开始总是向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线不得不以减速的姿态缓慢挪向终点。
在《养老》这一集里,79岁的戴华奶奶,决定去养老院,这是她对自己生活的安排。在去养老院之前,戴华奶奶用微小而郑重的仪式来告别过去的生活:再去做一次头发,再去小区合唱队做一次指挥……86岁的王意仁爷爷,选择一个人在家养老。他并不觉得孤独,因为房子里有老伴的味道。
在最后一集《告别》中,巢文臻的老伴聂爱荣患有阿尔茨海默病,73岁的巢文臻最害怕老伴忘了他,他经常大声喊着老伴的名字,反复问老伴自己的名字,两人也会亲昵地碰头、牵手,老伴的信任是巢文臻最大的慰藉。最后,巢文臻去了中华遗嘱库,无偿捐献了自己的遗体。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没能好好和初见的世界说“你好”,所以要在清醒时郑重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运用示范
向死而生,并不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而是在了解了生死后,以计死而不计生的方式来审视、定位自己的人生,以“死”的力量激发“生”的活力。
人生复杂而丰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讲述完整。老迈之年,当我们回首那些重要的人生第一次时,如果都曾全心投入其中,那么就可以从容面对生死离别。
就像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那些年迈的老人身上,好像并没有太多大限来临的慌张感。戴华奶奶离开家,选择再走一段新的路程;王意仁爷爷珍藏着过往的记忆,年复一年,怀念从前;巢爷爷“愿把皮囊献杏林”,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让我们感受到向死而生的从容不迫。
台词本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然而,对于其中的艰难,有时候我们却无法预料。
你千万不能哭,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长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这就是勇敢。
一道菜就是一味人生,端出来的,是一个家庭的酸甜苦辣。
在人生的终点,愿奉献上我的身体,平淡而有意义,此生安矣。
——本文选自《疯狂作文·素材控》7-8月号
《疯狂作文·素材控》年度合辑——
《拜托了,素材君》
开拓视野,高效积累,暑假必备
点击阅读原文,开始暑假逆袭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