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LRSAM1基因的突变导致罕见的腓骨肌萎缩症CMT2P型病,但这种突变在基因中的位置似乎影响了CMT2P的遗传模式,并可能影响CMT2P的发病机制。
这项名为“LRSAM1突变与罕见的腓骨肌萎缩症CMT2P相关的位置问题--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研究发表在“神经肌肉疾病”杂志上。
CMT2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腓骨肌萎缩症病,发病晚,症状相对较轻。发表的研究列出了来自30个独立家庭的大约名患者,并描述了导致该亚型的LRSAM1基因不到20个基因突变。
来自德国各地的一组研究人员现在从来自12个家庭的14名CMT2P患者携带的10种不同变体中鉴定出7种新的LRSAM1变体或突变。突变在LRSAM1中的特定位置似乎影响了它对CMT2P的影响以及这种疾病是如何遗传的。在这七人中,有五人被预测可能致病或已致病的,而两人被归类为“不确定的意义”。
一个可能致病的变异是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的,这意味着CMT2P需要两个突变的基因副本或等位基因才能发生,而其他的都是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这意味着只有一个突变的等位基因可能导致这种疾病。
通过改变基因倒数第二外显子中的指令被“读取”的方式,具有两个受影响基因拷贝的个体的突变被预测为使该基因不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由不同的DNA序列组成,称为外显子和内含子。蛋白质的合成只使用外显子上的指令。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ACMG)的指南,这种所谓的“移码”突变很可能是致病的。
其他可能的致病变异包括在同一外显子中发现的突变。其中两个也是移码突变,其余一个是“停止增益”突变,因为它在基因中产生了过早的“停止”信号。
这两个不确定意义的变异涉及最后一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DNA的组成单元)的变化。这会导致蛋白质中的一种氨基酸发生变化,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测试,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变化到底是如何影响LRSAM1蛋白的。
这些新发现的变异表明,LRSAM1基因中突变的位置影响CMT2P的遗传模式,并可能影响CMT2P的发病机制。这些变异也支持这种疾病的成人发病和主要感官特征。
这组患者开始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1岁,大多数患者在50岁及以上时可以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行走。
9名患者报告了发病时的感觉症状。涉及感官输入的问题,如闭上眼睛时失去平衡,在参与研究的个人中经常发生。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运动和感觉症状,在他们的第一次神经学检查中,小腿肌肉无力,没有跟腱反射。
4名患者出现四肢无力和脚下垂(抬脚前半部分困难)。据报道,有五人小腿肌肉抽筋或神经疼痛。6名患者报告了足部畸形,所有患者都显示出神经传导减弱的迹象。
研究人员总结说:“CMT2P是一种罕见的,与成人发病的轴突和疼痛性神经病相关的病因。”“ACMG标准应谨慎应用于变异解释,特别注意提前终止…变异及其在基因中的位置。”
原文标题:MutationsinLRSAM1GeneTiedtoRareCMTSubtype
关于?我们CMT关爱中心,于年在深圳市民*局登记注册,注册名:深圳市安好腓骨肌萎缩症罕见病关爱中心,本中心致力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群体发声,帮助和关爱患者及家庭,科普宣传疾病知识,提高社会对CMT的认识,推动中国CMT医学发展,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心使命:普及腓骨肌萎缩症的相关常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心愿景:愿所有患者都能被治愈口号:自助互助,携手同行联系我们CMT关爱中心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