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患者诊治过程中,骨折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成为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治疗工作。康复功能训练的目的在于恢复躯干和肢体各部关节固有的功能,防止由于骨折复位固定而产生的关节挛缩、韧带短缩、肌肉僵硬、滑膜粘连等不利于关节活动的各种改变。
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血肿机化期,这一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上肢骨折: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下肢骨折: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2.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此期约需2个月。
(1)纤维骨痂期,可逐步活动骨折附近的关节,上肢骨折:除作握拳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下肢骨折: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
(2)骨性骨痂期,这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够的骨痂,一般接近临床愈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活动的次数及范围可扩大。
3.骨痂塑性期,骨髓腔再通,恢复原形过程需两年。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的骨折手术,只能说骨折治愈了一半,是否能够完全治愈,还要依靠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在骨痂形成期及塑型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功能锻炼,关节最后处于强直的状态,无法屈伸活动,完全丧失了关节功能,那么患者就会残疾,丧失一定的行动能力,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这些均需要及时合理的康复才能改善,医院进行康复治疗,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康复治疗具有如下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肌肉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与骨化,促进骨愈合,防止骨脱钙。
2.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运动,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短缩,并能促进关节内润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黏连。
4.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黏连。
康复医学科
设有骨科康复专科门诊,并有多种理疗设备,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骨折术后的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