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70万一针的天价药,国外只卖200块医保
TUhjnbcbe - 2025/5/24 22:36:00

这几天,因为一则“求药”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32岁的武先生,儿子(1岁左右)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也叫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MA如果不治疗,会引发呼吸衰竭,患儿一般活不过2岁;即使侥幸活下来的,也会留下严重残疾,需要家人长期照看。

而治疗这种病需要注射一种美国产的特效药,叫:诺西那生纳注射液。

这个药极贵,一支就需要70万,不用药会很快死亡。关键一针还治不好,第一年要打5-6针,就是多万。以后,每年要打3针,又是多万。

可武先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根本负担不起,只好上网求助。随后就有人发现,这个一针70万的天价药在澳洲只要41澳元,折合人民币才块,在日本甚至是免费的。

一时批评四起:有骂药厂、医院黑心的;有批中国药监局不作为的,甚至连官媒光明网都下场手撕药厂。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医保究竟该不该纳入这些天价药呢?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70万一针的天价药,为何国外只要块?救命的“孤儿药”,为何难进医保?除了医保,还有别的选择吗?一、70万一针的天价药,为何国外只要块?

像诺西那生纳注射液这样治疗罕见病的药物由于患者数量少,研发难度高,很少有药企涉足,所以也叫孤儿药。

远虑君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这个药在全球的售价都不低,比如美国,需要12.5万美元一针,约合86.7万人民币,比咱们国内的售价还贵了20%。

那这药凭啥这么贵?别的国家为啥几百块就能买呢?远虑君就来给大家好好解释下这个问题。

1、为什么这么贵?

为啥贵?答案就三个字:罕见病。罕见病之所以称之为“罕见”,就是因为它们的发病率非常低:

比如这次冲上热搜的SMA,这是一种多发于婴幼儿期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据《中国SMA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统计,有登记的SMA患者也就名,有专家预估,全国SMA患者也就2万到3万人。

除了发病率低,极高的药物研发成本也是造成药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一款新药从研发到销售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①新药发现→②临床前研究→③临床研究→④新药申请→⑤批准上市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间,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研究报告表明,从年到年,研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已经从低于12亿美元增长至15.4亿美元,而且需要耗时14年才能推出一个新药。

由于前期花费巨大,国际上设立了“药品专利期”保护药企的知识产权。在专利期内,其他药厂不能仿制,否则就是违法。

因此,在专利期内,新药的药价通常都会很高,以覆盖前期的研发成本。一般新药的专利保护期都在20年左右。

这还只是一般疾病的新药,而罕见病,因为患病的人少,对药物的需求低,买药的人就少。药企很难赚钱,也就没多少动力去研发,所以更加稀缺,价格更贵。

2、为啥别的国家就能便宜买?

诺西那生纳注射液在澳洲只要块人民币,消息来源于下图:

可以看出,这种药的价格分为两部分:

澳洲政府采购价11万澳元,约合55万人民币;患者自付41澳元,约合人民币。那为啥澳洲患者能用41澳元买到价值11万澳元的特效药呢?诺西那生纳的生产公司渤健(中国)给出了解释:

这份声明的意思就是:药物“卖”多少钱和患者“自付”多少钱,是不同的。

诺西那生纳注射液在澳洲之所以可以这么便宜就能买到,是因为这种药纳入了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

这个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类似于我国的医保,而医保报销流程是这样的:国家统筹基金先出钱,个人再补差价。

也就是说,澳洲政府出了药费的大头,将近11万澳元,而患者只需要支付政府补贴之后的差额部分41澳元就可以了。

所以,看到这儿,大伙儿明白了吧。这类“孤儿药”,无论在哪儿都卖的很贵,只是患者或政府,谁出钱的问题而已。

二、救命的“孤儿药”,为何进不了医保?

很多朋友听见国外医保能报销,就开始吐槽了:你瞅瞅别人家的医保,再看看咱们的,啥都不保。

那为啥这种药没进国内医保呢?纳入医保了,就能后顾无忧了吗?咱们一起来唠唠这个问题:

1、天价药进医保,需要过几关?

虽说这些天价药还没进医保,但国家其实给这些罕见病药物开了很多方便之门:

从获批到上市,才不到1年的时间,可以说已经是相当快了。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还是没赶上去年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必须是年12月31日前获得批准的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年2月获批,不符合参加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条件。

然而,诺西那生纳注射液最终能否进入医保目录,至少还需要经过两个关键步骤:

企业申报之后的专家评审阶段:医保局会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形成新增调入、直接调出、可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等4方面药品的建议名单;竞价谈判时企业所报的价格:这个企业报价是否在医保局的评估价格范围內,如果在范围内就有希望纳入医保,否则就谈判无望了。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阻碍一点儿也不小,而且就算进入了医保,也不意味着这些药就此成为了“平价药”,人人都买得起。

2、进了医保,药价就能降低吗?

前文我们说过,药企定高价,是为了能尽快收回成本,赢得更多的利润。

不过在谈判竞价时,药企会适当降低价格,争取获得进入医保的资格,比如去年医保局官员灵魂砍价就是这么来的:

一旦被纳入到医保目录,大量患者会使用这些药物,即使药价降低了,但量上来了,药企也能达到目的。

但这种做法不适用于这些罕见病,原因有两个:

量未必能上来:就拿SMA来说,全球就50万人,但同样凶险的癌症,仅年全球就新增了万人,差不多的研发成本,平摊的人头不一样,单价就没法一样;竞争对手少:国家采购量毕竟有限,如果竞争多,药企为了吃下这个量,也愿意拼命降价以求中标,但罕见病患者少,研发的药企也少,竞争对手自然也少。不仅进入医保之路困难重重,即使费尽了千辛万苦纳入了医保目录,这个结果也不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

3、医保基金,承担得起天价药吗?

我们讲过,我国的医保体系由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两部分组成的。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关于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我国的城镇职工医保,尚能保持收支平衡,甚至还能略有盈余,因此基本不依赖财政补贴。

但缴费人群更少、缴费额度更低的居民医保,70%以上的开支都依赖于财政补贴。年财政补贴负担就已近亿元。

所以医保基金本身已经入不敷出,需要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而如果这类高价药纳入医保,则势必要挤占其他患者的医保费用:

以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每年最低元为例,一针诺西那生纳注射液70万元,需要近1位城乡居民的医保费用才能覆盖;

SMA患者首年的用药费用差不多为万元,那就需要近位居民一年的费用来负担。这还不算后续每年的治疗费用......

地主家也没余粮,用成百上千位患者的医保费用,延续一个患者的生命,听上去很美好,但现实中却面临巨大争议:你看常见病、买药的钱被罕见病分摊走了,你愿意吗?

三、除了医保,还有别的办法吗?

虽然希望渺茫,但也不意味着孤儿药完全没可能进入医保。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新一轮医保药品调入调出做了详细的规定:

诺西那生纳注射液符合条件,如果谈判成功,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在正式发布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不过就算进了,可能也会面临像抗癌药一样,进了医保却买不到的境地。

那除了医保,还有别的办法吗?查阅了资料和条款后,远虑君发现不少保险产品是可以赔的。

1、重疾险

很多少儿重疾险包含少儿特疾和罕疾的理赔,咱们以某个保险为例,理赔条件如下:

如果是在出生后两年内出现相关机能障碍就能获得理赔,而且不受免责条款中的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限制:

如果投保了50万的爱宝保,确诊了SMA,可以一次性赔付3倍保额,也就是万。所以,这也是远虑君一直强调的:买重疾险,看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额尽可能高。

2、百万医疗险

市面上比较热门的百万医疗险对于重大疾病都无需免赔,比如某个医疗险:

只要确诊了婴儿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并且满足约定条件,就能报销住院治疗费用,保额为万。

这里要提醒下各位宝爸宝妈:孩子出生后一定别忘了及时办理少儿医保,出生后一个月就能办理。

而且,这些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条件也很友好,只要产品没停售,即使理赔了,也能继续买。这意味着,即使天价治疗费,后续花销也不用太发愁。

远虑君说

疾病的药费负担只能被转移,不能被消灭。如何转移?说白了,就四种方式:

自己承担(现金储蓄/理财/买房买车)他人承担(亲朋好友借/陌生人众筹)国家医保负担商业保险负担这么看,医保和商保是成本最低的两种方式。但在我国,医保的定位是“兜底”,重点在于“基本”,首要的出发点是尽量让更多的人用得上。毕竟还有大批的慢性病患者指望通过医保救命,罕见病纳入医保可能没那么容易。

所以,把所有问题都扔给医保是不现实的,也有些强人所难。因此,趁我们自己还有选择的机会,医保一定要入,保险有条件也要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70万一针的天价药,国外只卖200块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