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生命的陨落都令人扼腕叹息,不是每一段过往都能轻松提起,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绝对公允,生命的价值绝对无法以时间来衡量。
时间在每一次日落时疯狂叫嚣,就连广阔的宇宙也未必就是永恒的定义。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生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条不归路上到底又将通往何方?
北大历史学系博士娄滔,正值一个女性人生的辉煌阶段,却被告知患上了罕见的渐冻症。
01“黑云压城城欲摧”
我们无法想象古代金戈铁马,军人战死沙场,百万雄师压过边境,乌泱马骑杀破城门的森冷景象,可我们却能够想到一位正值芳华,羽翼渐丰,奋起追梦的女性听到如此噩耗时的反应。
少年人何等风光肆意,娄滔的成绩一直是同辈中的佼佼者,本科期间她始终位列前茅。英语成绩极好的她从不因此而自满骄矜,曾在新闻媒体中心做志愿者,宣告要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做翻译,一腔热血,满怀热情。
硕士期间,世界史第一的她更是荣获了一等奖学金,在常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历史在娄滔的学历生涯中仿佛与她连成了一体,可谓是“祖师爷赏饭吃”,娄滔向所有人证明了她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
然而这一切都在年那个寒冷的冬夜发生了转变,医院先后对娄滔的病情做出了诊断,所处结果皆为:疑似运动神经元病。即人们所知的“渐冻人症”。尽管娄滔从小便性格活泼,热情开朗,此时此刻,也被这样的诊断震得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她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对生活抱有那么热烈的期待,上天为何如此不公?但她更多的还是觉得未来要续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奈何上天给予她的时间太短。
她从不因为学业繁重而忽视对家人的陪伴,娄滔曾经承诺父母,要带他们一起去世界各地看那些历史遗存下来的古迹,领略岁月沉淀的文化内涵,使自己这短暂的生命充满意义,虽然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厚度却是能够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她明白,生命的每一分厚度都是需要相应的行动来扩展填充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娄滔感觉自己日益浑身乏力,精神不济的状况下逐渐变为虚幻的泡影。
起初父母和自己都以为只是过于疲累的结果,但娄滔本人却清晰地感觉着身体发生的微妙变化,知觉渐渐退化乃至消失,症状由刚开始还只是脚趾使不上力气演变为手部也无法跟随心意随意活动了。
“渐冻症”最典型的患者病例应该从大家耳熟能详的霍金那里了解到。这种病至今都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症发展到后期,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呼吸衰竭,意识模糊,神经不受主观控制等等症状。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娄滔却没有因此放弃希望,医院,寻医问药,一直到年6月,病情恶化,却也没能找到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02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
娄滔的母亲看着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女儿心如刀割,她整日里以泪洗面,女儿尚且努力控制情绪,可日日面对如此境况的母亲却是怎么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即使大敌当前,娄滔对知识的渴望远超一切病痛,治疗期间,她不曾对自己松懈一刻,多少个忍受病痛折磨的日夜,娄滔从没放弃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她手指不能动的时候,就坚持每天听有声读物,竟整整听完了60多本书!
她拒绝了同学们来探望她的好意,因为她想让大家对自己的印象保留在当初那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勤学好思的阳光女孩上。
她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正如遗嘱所说的“不要修坟头、占用任何地皮,不要给这个社会带来任何负担。”同学探望她,她拒绝了;社会爱心募捐,她拒绝了;继续深入治疗,她拒绝了。
出身寒门,渐冻症早已把家底掏空,百万募捐,也填补不上巨额的治疗费用。
娄滔决定选择了保守的药物治疗。
03“眼动仪”传达最后的信念
年10月下旬,娄滔在上海一所机构的帮助下成功安装了“眼动仪”,这是一款可以利用移动眼球转递想法的仪器。这时候,娄滔已经彻底无法看书了,思维紊乱的同时情绪也极不稳定的娄滔依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切渴望。
身体受限,但娄滔的精神和信念却在每分每秒间向外传递。病情急剧恶化,气管也被切除,娄滔看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切,大脑却还在尽一切方法想着最后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在生命的最后,不能执笔的娄滔利用“眼动仪”打字,由护士代为执笔,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她说:“头部留给医生做科学研究,希望医生能早日找到治疗渐冻症的方法。”
她不愿任何人再受到这样的折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在流逝,却没有任何办法。
辗转多地,娄滔最终还是希望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恩施,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年1月4日,娄滔异常起伏的胸脯昭示着她短暂生命的前路,1月5日凌晨,娄滔与世长辞。在她死后,她的心愿最终也没能达成,因为她的器官遭受严重感染,已经不符合捐献标准。母亲按着女儿的想法,没有大办后事,没有收取任何人的慰问金。
这个女孩,到最后,都不愿意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04结语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回顾娄滔的一生,我们能够看到那个勤劳奋进,敢于踏进学术深渊的女子,她一生成绩斐然,她平静豁达乐于助人,她以己度人,以毫不输人的气概为我们抒写了一篇壮丽的楷歌。
她平凡却又不寻常,一生短暂,分秒必争,争的是自己的青春,争的是的气节。
西塞罗曾说过,“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我们相信,无论娄滔到了哪个远方,她都能够谱写出一段绚丽的人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