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位置
滑坡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南1.5km神农溪流域下游(图2-1),距神农溪河口56km,距巴东县城8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巴东县沿渡河镇和溪丘湾乡。地理坐标:东经°1726.55"~°.04";北纬31°1050.11"~31°1225.89"。黄家梁子滑坡位于神龙溪左岸。
2、地质构造与地震
研究区地处川东褶皱束东段奉节复向斜构造带,次级向斜、背斜相间排列。研究区位于黄家河向斜北翼,黄家河向斜为东西走向,延伸长度达30km以上,核部地层岩性为较软岩,是三叠系中下统地层,发育次级褶皱;距研究区较近的断裂主要有三溪河断裂(F11),位于田家梁子南西4km地带,断裂位于边连坪背斜北翼,走向近东西,破碎带宽度50~m,具挤压透镜体,为压性兼反扭性断层,长25km,产状°∠70°~°∠65°。灯草池断裂(F10),位于吴家院子滑坡西北侧3km,近东西向走向,为压性兼反扭性断层,长7km,产状°∠60°(图2-7)。研究区岩层产状为~°∠25~40°。吴家院子滑坡区域地层倾向偏西南,黄家梁子滑坡与田家梁子滑坡区域地层倾向西北。受区域构造影响,研究区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研究区及外围岩体浅层节理裂隙统计成果,区内结构面优势方位为:①~°/NEL60~80°;②40~50°/NWZ70~80°。
根据地震历史记载以及年至今三峡地震台网资料,三峡区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4.75级以上)共计47次,其中有4次大于6级。研究区曾发生最大地震为秩归会龙观地震(5.1级,年),震中距研究区约58km,距巴东县城约10km,对县城的影响约VI度。研究区为弱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
3、滑坡形态与边界条件
黄家梁子滑坡位于神农溪左岸(图3-13,图3-14),主滑方向°,滑坡后缘高程m,前缘直抵神农溪,高程约m,左侧以冲沟为界,右侧以陡缓相交界限为界。坡长m,坡高m,坡度30~45°,斜顺向坡。滑坡平面呈不规则马蹄形,为洼地地形,均宽m,面积为3.38万m2。
剖面上呈折线型,后缘、前缘地形坡度陡,中部地形坡度平缓,后缘坡度20~25°,中部10~12°,前缘28~35°,平均坡度18°。其间发育两级滑坡平台,第一级平台位于高程m,平台长60~80m,宽10~20m,第二级平台位于高程m,平台长50m,宽20m左右。根据勘查资料,滑坡后缘滑体厚度较薄,前缘次之,中部最大。后缘一般5~10m,前缘10~20m,中部厚度达32.10m,滑体平均厚度16.60m,体积67.6万m3。
4、滑坡结构特征
4.1滑体
黄家梁子滑坡表层为紫红色碎石土、碎块石土(图3-15,图3-16),潮湿、松散、粘手,土石比6:4~4:6,碎块石成分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Tb)的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崩坡积、残坡积成因。
图3-15-1黄家梁子滑坡表层紫红色碎石土
在纵向上,滑体后缘物质稍有差异,其余滑体物质相似。高程~m,滑体厚20~32.0m,分两层,上层黄色块碎石土混杂含砾粉质粘土,下层为紫红色含砾粉质粘土夹块石土;高程m以下,滑体厚10~28m,均为紫红色含砾粉质粘土夹块碎石土。
黄色碎块石土混杂含砾粉质粘土,碎、块石粗颗粒主要为灰质微晶灰岩,少量黄色泥质灰岩,而紫红色含砾粉质粘土混杂块碎石土,砾石及碎、块石粗颗粒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砂岩,少量灰色微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碎、块石,说明滑体土母岩成份不同,表明滑坡活动时,Tb2和Tb3都均参与活动。
4.2滑带
滑坡体虽物质组成和结构差异较大,但仅见单层滑带,滑体物质不同分界部位,滑带特征不明显,滑带在纵方向上具有上部陡、中部缓、前部陡的特征,滑带埋深0.80~29.80m,差异较大,但连续性较好,滑带土岩性均为紫红色含砾粉质粘土或含砾粘土(图3-6)。
4.3滑床
根据实地勘察,研究区出露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Tzb2))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产状为°∠40°,弱风化(图3-17)。
图3-17研究区出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T5b2)
滑坡滑床岩性均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Tb3),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夹泥灰岩半坚硬岩组,在滑坡不同部位其岩性和物质略有不同,ZK1号孔部位滑床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砂岩,近滑带部位有1.5m左右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呈中风化状态,往下岩石较完整,节理裂隙较少,岩石呈微风化状;ZK2号孔部位滑床岩性为灰绿色中-微风化灰岩,岩质较坚硬,强度高,其中近滑带部位有2.0m左右的强风化带,岩石破碎、性软;ZK3号孔部位滑床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砂岩﹐呈强风化状态﹐呈碎石块土状,但原岩结构明显,不见滑移蠕动迹象,与滑带土特征差异明显。
滑坡滑床纵向轴线呈折线型,坡度与地形坡度有一定的一致性,前、后缘陡、中部相对平缓,前缘、后缘坡度24°,中部(ZK1与ZK2之间)坡度11°。在滑坡后缘TJ2号孔小园井基岩见有明显的滑移擦痕,方向度,此擦痕指向基本可指示滑坡后缘滑移方向,另在滑坡前缘TC4探槽基岩面也具有一组呈°的擦痕,与滑坡方向有一定偏差,可能是滑坡前缘在后期局部滑移的结果。
4.4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滑体物质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滑体土湿密度范围值为1.90~2.34kN/m3,平均值2.13kN/m3,比重2.73,天然含水量范围值12.3~36.6%,平均值19.5%;孔隙比范围值一般在0.~0.,平均值0.;饱和度范围值92.8~%,平均值98%;根据试验结果,滑体土的湿密度、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因物质组成和分布部位不同,差异较大,其浅部滑体土含水量高于表层(0~2m)和中下部,湿密度则正好相反,孔隙比是黄色含砾粘性土小,同时滑体土中下部滑体孔隙比均较低,多在0.~0.,说明土体的密实性较好,土体结构致密,表浅层土体孔隙比较大,说明土体结构较疏松。
5.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渗水试验和钻孔注水试验结果,滑坡表层土体渗透系数在1.05~6.93m/d间,属中等透水性,滑体中下部土体及滑带土渗透系数在0.08~0.22m/d间,属弱―微透水,其差异性与滑体浅表部土体结构疏松和中下部土体粘土成份含量高、土体结构致密的特征相一致。总体而言,滑坡体透水性具一定的不均一性,表层土层透水性相对较强,有利于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有一定影响,中下部滑体透水弱,与滑带土共同形成隔水层,易形成上层滞水,影响滑坡稳定性。
黄家梁子滑坡地表主要发育两条近EW向的冲沟,冲沟切深1~8m,沟底宽1~5m,冲沟位于滑坡南侧中前部,其中主冲沟源头止于滑坡中后部m高程处,冲沟内有常年溪水,但水流量平时较小,约0.02L/S,冲沟水流补给源主要为滑坡上部的孔隙水和泉水。滑坡范围内仅见有1处泉点,泉水为下降泉,受降雨影响较大,泉位于滑坡中后部高程m处,出露于滑坡表层松散堆积物与相对致密粘土成份含量高的滑体分层界面,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土体孔隙水,泉流量0.L/S。
6、宏观变形现状
根据年7月勘察发现,滑坡前缘发育两处较大塌岸(图4-43、图4-44)。前缘中部塌岸高度约8-10m,宽约4-5m;前缘右侧塌岸高15-20m,宽10-15m,塌岸物质均为紫红色碎石土,碎石成分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Tb)紫红色泥质粉砂岩。
滑坡后缘有一渗水点(图4-45),直径约1-1.5m,深约0.5m,受降雨入渗补给。其他处未见明显变形。
根据勘察判断,黄家梁子滑坡整体稳定,滑坡前缘发育塌岸,局部不稳,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与库水位,降雨存在水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