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20年一级建造师水利实务水利水
TUhjnbcbe - 2024/7/29 17:51:00

1F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

一、开挖工程测量

(一)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16年案例)

①开挖区原始地形图和原始断面图测量;

②开挖轮廓点放样;

③开挖竣工地形、断面测量;

④工程量测算。

(二)开挖工程细部放样

1.开挖工程细部放样的方法(平面)

2.距离丈量方法(高程)

细部点的高程放样,可采用支线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经纬仪置平测高法。

(三)断面测量和工程量计算

1.断面图与开挖过程的对应关系

开挖工程动工前: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

开挖过程中:收方断面图或地形图

开挖结束后:实测竣工断面图或竣工地形图

2.断面图和地形图比例尺(1:~1:)

①主要建筑物的开挖竣工地形图或断面图→1:

②收方图→1:或1:

③大范围的土石覆盖层开挖收方图→1:

3.开挖工程量的计算中面积的计算方法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16年案例)

4.两次独立测量同一区域的开挖工程量其差值小于5%(岩石)和7%(土方)时,可取中数作为最后值。

堤防土方施工进行距离丈量时,在视距为()m时可采用视距法测定。

A.25

B.35

C.45

D.55

E.65

ABC

在开挖工程细部放样,用视距法测定时,其视距长度不应大于50m。故选择ABC。

某引调水枢纽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建设内容主要有泵站、节制闸、新建堤防、上下游河道疏浚等。

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为做好泵站和节制闸基坑土方开挖工程量计量工作,施工单位编制了土方开挖工程测量方案,明确了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和开挖工程量计算中面积计算的方法。

事件1中,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测量包括哪些工作内容?开挖工程量计算中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

(1)土方开挖工程测量的内容有:

①开挖区原始地形图、断面图的测量;

②开挖轮廓点的放样;

③开挖区竣工地形图、断面图的测量;

④工程量的测算。

(2)面积计算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

二、立模与填筑放样

(一)立模和填筑放样的内容立模和填筑放样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测设各种建筑物的立模或填筑轮廓点;

②对已架立的模板、预制(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

③测算填筑工程量等。

(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1.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0.5m为宜。土石坝填筑点,可按设计位置测设。

2.立模、填筑轮廓点放样方法选择

3.混凝土建筑物的高程放样精度的要求

注: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

(三)建筑物立模放样点的检查

建筑物基础块(第一层)轮廓点的放样,必须全部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检核。放样和检核点位之差不应大于2m(m为轮廓点的测量放样中误差)。

(四)填筑工程量测算

1.混凝土浇筑块体收方,基础部位应根据基础开挖竣工图计算;基础以上部位,可直接根据水工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及实测部位的平均高程进行计算。

2.两次独立测量同一工程,其测算体积之较差,在小于该体积的3%时,可取中数作为最后值。

对于混凝土抹面层,有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埋件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通常()平面位置的放样精度。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高于

A

对于混凝土抹面层,有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埋件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通常高于平面位置的放样精度。

三、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一)施工期间外部变形监测的内容(13年多选)

①施工区的滑坡观测;

②高边坡开挖稳定性监测;

③围堰的水平位移和沉陷观测;

④临时性的基础沉陷(回弹)和裂缝监测等。

变形观测的基点,可建立独立的、相对的控制点,其精度应不低于四等网的标准。

(二)选点与埋设1.工作基点的选择与埋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点必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稳固的基岩上。

(2)工作基点一般应建造具有强制归心的混凝土观测墩。

(3)垂直位移的基点,至少要布设一组,每组不少于三个固定点。

2.测点的选择与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点应与变形体牢固结合,并选在变形幅度、变形速率大的部位,且能控制变形体的范围。

(2)滑坡测点宜设在滑动量大、滑动速度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等部位。

(3)高边坡稳定监测点,宜呈断面形式布置在不同的高程面上,其标志应明显可见,尽量做到无人立标。

(4)采用视准线监测的围堰变形点。

(5)山体或建筑物裂缝观测点,应埋设在裂缝的两侧。标志的形式应专门设计。

(三)观测方法的选择(19、18、14、10年单选)

高边坡稳定观测宜采用()。

A.交会法

B.视准线法

C.水准线法

D.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A

滑坡、高边坡稳定监测采用交会法。故选择A。

下列观测方法中,适用于翼墙沉降观测的是()。

A.交会法

B.视准线法

C.小角度法

D.水准观测法

D

一般情况下,滑坡、高边坡稳定监测采用交会法;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法);垂直位移观测,宜采用水准观测法,也可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地基回弹宜采用水准仪与悬挂钢尺相配合的观测方法。

围堰的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用()。

A.交会法

B.视准线法

C.水准观测法

D.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B

围堰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外部变形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

A.监测控制点的精度应不低于四等网的标准

B.基点必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内稳固的基岩上

C.测点应与变形体牢固结合

D.滑坡测点宜设在滑动量小的部位

E.山体裂缝观测点应埋设在裂缝两侧

ACE

基点必须建立在变形区以外稳固的基岩上。故选项B错误。滑坡测点宜设在滑动量大、滑动速度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等部位。故选项D错误。

四、竣工测量

(一)竣工测量作业方法

(1)随着施工的进程,按竣工测量的要求,逐渐积累竣工资料。

(2)待单项工程完工后,进行一次性的测量。对于隐蔽工程、水下工程以及垂直临空面的竣工测量,宜采用第一种作业方法。

(二)开挖竣工测量

主体工程开挖到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

(三)填筑竣工测量

单项填筑工程竣工时,应测绘建筑物的高程平面图,或纵横断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土、石坝在心墙、斜墙、坝壳填筑过程中,每上料两层,须进行一次边线测量并绘成图表为竣工时备用。

(四)测量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真值不易测定,一般把某一量的准确值与其近似值之差也称为误差。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人的原因:整平、视差、照准、估读、水准尺竖立不直

仪器的原因:仪器校正不完善、对光误差、水准尺误差

外界环境的影响:仪器升降、尺垫升降、地球曲率、大气折光

2.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观测结果影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三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粗差:由于观测者粗心或者受到干扰造成的错误。

3.误差处理原则

粗差是大于限差的误差,是由于观测者的粗心大意或受到干扰所造成的错误。错误应该可以避免,包含有错误的观测值应该舍弃,并重新进行观测。

主体工程开挖到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

A.1:

B.1:

C.1:

D.1:

B

主体工程开挖到建基面时,应及时实测建基面地形图,亦可测绘高程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这种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

B.粗差

C.偶然误差

D.细微偏差

C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1F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分析

一、地质构造及地震

地质构造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组成岩石圈物质机械运动而遗留下来的形态,是构造运动在岩石圈留下的行迹。

地质构造按构造形态可分为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三种类型。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劈理、断层三类(19年多选)。

地震一般可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两类。对于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指由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面地震,如爆破、陨石坠落、水库蓄水等。

断裂构造可分为()三类。

A.节理

B.劈理

C.断层

D.背斜

E.蠕变

ABC

断裂构造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可分为节理、劈理、断层三类。故选择ABC。

二、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1.边坡变形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常见的边坡变形破坏主要有松弛张裂、蠕变、崩塌、滑坡四种类型。泥石流也是一种边坡破坏的类型。滑坡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

2.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①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

②岩土类型和性质的影响;

③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

④水的影响;

⑤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风化因素、人工挖掘、振动、地震等。

常见的边坡变形破坏类型有()

A.松弛张裂

B.蠕变

C.崩塌

D.滑坡

E.沉陷

ABCD

在野外常见到的边坡变形破坏主要有松弛张裂、蠕变、崩塌、滑坡四种类型。

三、土质基坑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1.土质基坑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边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

2.在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采取的措施有: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

3.基坑降排水的目的主要有:

①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②对于细砂和粉砂土层的边坡,防止流砂和管涌的发生;

③对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防止基坑底部隆起;

④保持基坑土体干燥,方便施工。

4.基坑开挖的降排水一般有两种途径: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其中,人工降水经常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方式。

(1)明排法的适用条件

①不易产生流砂、流土、潜蚀、管涌、淘空、塌陷等现象的黏性土、砂土、碎石土的地层;

②基坑地下水位超出基础底板或洞底标高不大于2.0m。

(2)管井降水适用条件

①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于5.0m;

②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厚度可小于5.0m;

③含水层渗透系数K宜大于1.0m/d。

(3)井点法(轻型井点、深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

①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的地层;

②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

③地下水位埋藏小于6.0m,宜用单级真空点井;当大于6.0m时,场地条件有限宜用喷射点井、接力点井;场地条件允许宜用多级点井。

软土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通常采取措施有()。

A.采取合理坡度

B.设置边坡护面

C.基坑支护

D.降低地下水位

E.抬高地下水位

ABCD

在软土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通常采取措施有: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

轻型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

A.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的地层

B.含水层渗透系数K宜大于1.0m/d

C.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于5.0m

D.基坑地下水位超出基础底板或洞底标高不大于2.0m

E.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

AE

轻型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

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的地层;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

地下水位埋藏小于6.0m,宜用单级真空点井;当大于6.0m时,场地条件有限宜用喷射点井、接力点井;场地条件允许宜用多级点井。

小结

优先级别1

①外部变形监测

②土质基坑地质问题

优先级别2

①开挖、立模与填筑放样

②地质构造

③边坡地质

优先级别3

①竣工测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一级建造师水利实务水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