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崩塌概况
安梓溪崩塌体积约8.25万m3,崩塌体规模为小型,崩塌体所处斜坡地形坡度35°-40°,斜坡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碎石土(Q4fol+dl)和白垩系下统五龙组(KW),土体结构松散;坡体为顺向坡,坡体较缓。岩体上部为砾岩、下部为砂岩、中下部夹软层泥质粉砂岩;区内岩体层理为缓倾角,岩层产状∠28-10。崩塌体所处斜坡植被覆盖茂密,坡脚居民点房屋分布较为密集。安梓溪崩塌全貌图见图1,女什溪崩塌三维地形图见图2。
2、崩塌变形特征
安梓溪崩塌现场变形情况:①现场可见崩落至斜坡中部的块石,块石方量5~50m3,砾岩与砂岩胶结;②斜坡体表面节理发育。③由于岩体受胶结作用,砾岩块石上可见黑色条带状胶结带。
3、崩塌形成原因
从力学机制分析:底部砂岩、中部泥质粉砂岩,上部砾岩在差异风化的作用下,中部的泥质粉砂岩风化后形成夹层;底部岩体出现凹腔,在纵向节理的切割作用、植物根劈作用等因素影响,岩体失去下部支撑发生倾倒式破坏。在岩体中部夹层形成的过程,裂隙受静水压力的影响,导致裂缝进一步扩展。安梓溪崩塌现场变形照片见下图。
安梓溪崩塌体破坏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原有坡体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从力学机制上分析,坡体后缘崩塌壁受到外力作用如降雨,静水压力传递给块体的力不断增大,力积累过程中裂缝不断扩张,同时底部为凹腔,岩体底部失去支撑从而发生倾倒式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