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有多重要?
相信这个问题在网络上有太多长篇大论的“标准答案”。其实把所有问题总结为一句话“不管是什么车,其所有性能表现最终与地面接触产生的结果,就是靠的这四条轮胎”。
而如果把这“四条轮胎”再精细化一点,正常的家用车们的接地面积不过“四个成年人巴掌那么大”。
可以想象一下,不管是多少马力,不管是什么驱动形式,不管车有多重,配置又有多高,要是这“四个巴掌”的面积不给力,车自然也就不会给力。
所以自然而然的,在老司机中就开始流传起了一句话“换胎如换车”;由此可见,不同的轮胎,对车的影响可谓是天翻地覆。
轮胎的材质是什么?橡胶?
有橡胶,但绝不止于橡胶。
一条轮胎光是橡胶部分就由橡胶、补强剂、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软化剂等等组成,包含额外添加的硅等等一系列多元元素;而除了橡胶之外,还包含钢丝束带与纤维的帘布层等等,甚至像是固特异这样的品牌还使用了学名为“芳纶”的凯夫拉纤维来强化韧性表现,进而提高轮胎在极大冲击之下的防爆性能。
换句话说,一条轮胎的材质实际表现,是由非常多综合材料合力形成的结果,绝不能仅仅由某一两种材质的特性简单评判,否则会陷入错误认知之中。
不过,过于复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全面认知清楚,以普通消费者的层次,其实只需要理解以下几个点,就能够在选购/换购轮胎时更清楚的认知到自身需要何种轮胎。
以上图来看,普通消费者需要知道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胎面的橡胶材质表现如何,比如耐磨性、硬度与温度变化的影响;二是在于胎面和胎侧的强化结构有几层,包括纤维层和钢丝在内。
先说橡胶材质。天然橡胶优势在于柔软,但是在耐磨表现与温度影响方面表现并不合理,而在后期以不同比例添加碳黑,硅等等添加剂的情况下,就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性来。
不过,目前的状况是,硬度与耐磨性基本呈现相反表现,且与抓地力有一定程度关联,比如胎冠硬度越高的,一般更加耐磨,附带会提高一定程度在高温下的抓地力表现,但是反过来,高硬度夏季胎在冬季低温环境中,抓地力又会惨不忍睹。
当然,胎冠一向柔软的低温冬季胎,在高温情况下的耐磨表现也是惨不忍睹。
所以,只要消费者您能够清楚自身的实际轮胎使用路况,就完全可以根据材质配比不同来做出选择。比如您常年行驶的是非铺装砂石路面、或者是路况不好的路面,建议您选择原厂标注“耐磨”的轮胎;同时,如果您还在意尖锐碎石等异物对轮胎的影响,您还可以看一看胎侧的标注。
比如上图这条轮胎,其胎冠有5层加强层,包括钢丝,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胎侧也由两层聚酯纤维购成,定位也是耐磨,其实际用户口碑上,在耐磨性,防爆胎与防穿刺表现上,都比普通舒适定位的胎冠4层+胎侧1层轮胎更好。
同理,像现在正处于冬季,如果在过年返乡的过程中您有换胎需求,像是原厂标注M+S的四季胎,或者低温冰雪区域的冬季胎都是很好的选择。
同时一般来说,倾向于低温能力的软胎们,在舒适性表现上也比强调耐磨的硬胎更好。
除了材质区别,影响轮胎实际表现的,还有花纹。甚至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相同材质,但是花纹不同的轮胎,其实际表现也会大不相同。
就像您的鞋底,一样的材质,但是花纹不同,防滑性能就不一样。
以使用的比较多的花纹来说,单一元素的花纹类别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类,横向,纵向,块状以及混合。
具体到各自的优势方面,横向的花纹有利于行驶方向上的抓地力,比如雪地胎身上,就有大量细密的横向花纹。
而纵向花纹的优势,则与横向相反,直接减少滚动助力,但是增加的是侧向抓地力,也就是操控性,同时在排水排石排泥方面表现不错。
至于块状花纹和混合花纹,前者更多用于非铺装路面,通过大量单一抓地单元增加压强来完成抓地,且单元之间间隙大,利于泥石的排出;后者混合花纹,则是目前大量轮胎都在采用的,通过组合花纹,实现综合设计性能。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比如定位同样为夏季HT公路胎的锦湖KH18和佳通,两款轮胎都是主打耐磨,价格也差不多,都属于偏硬型轮胎,但是,KH18的舒适性口碑和冬季口碑好于佳通,而佳通在耐操性与湿地操控方面口碑更强。
那区别在哪里?花纹。
直观来看,佳通的花纹确实如同官方宣传的那样,注重“排水,操控”大量的竖向花纹,甚至在中间的部分,直接采用了无花纹+竖向导水槽设计,全面倾向湿地排水与干燥公路操控性。
再看KH18,直观感受,横向花纹的细密程度明显超过佳通,甚至在佳通完全无花纹的中央区域,锦湖还铸造了三道横向花纹行列,而这样的设计无疑为KH18带来了更好的雪地抓地力,虽然其橡胶硬度并不适合冬季使用,但是还是能凭借花纹设计,在这方面超过佳通。
由此可见,在轮胎之上,设计的讲究程度其实丝毫不逊色于整车,每一个点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因此,作为车主的您,如果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竞品轮胎们各自的花纹与材质优势,更好的契合自身的使用路况,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用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