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54429.html附着力法则
由这个法则也能想到《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中的超级符号的创造法则。一本好书中似乎总会出现另一本好书的影子,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大多好书都是综合多个学科的核心观点,交叉解释世界的。
3.1附着力我们还是回到开头SRAS的例子中看附着力。SARS病*能够传播,近距离接触给它“搬家”的机会,但搬家之后能够活下去,才是传染性病*可怕的原因。
类比流行,附着力因素和病*具有类似的寄生能力,一旦被它影响到了,就不能忽视它,你可以用理性拒绝它,但没法把它从大脑中驱逐出去。
乔布斯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审美标准,而他的妻子却认为应该尊重世界上多种多样的审美标准。这真是一个可以争论一辈子的问题。我们的审美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许知远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看这个世界的,如果你没有偏见,估计你对世界也没看法。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认知就是真理,看起来再客观公正也不过一人一时之言,这其中隐藏着在整个时代背景下的认知预设,我们是很难察觉到的,包括刚刚说过的”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认知就是真理“,之所以敢这么说只不过是因为目前的世界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我们还没探索到世界的本质。倘若某一天人类科技达到了造物主的高度,也许能达到认知即是真理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把附着力分成两种来看,一种是主动附着,一种从众附着。主动附着是因为这个流行符合某一个群体的价值和审美取向,两者一拍即合。当这个群体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时,通过拥有追逐新事物天性的媒体的扩散,就对其他群体产生了从众的压力,毕竟媒体对信心的权威性是有信任加权的。3.2故事思维有一个好产品还需要有一个好故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是一个需要一个一个字看着念的疾病名称,即使用另一个通俗的名称“渐冻人”,我们也挺难理解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然后就需要在进一步有人告诉你霍金得的就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你才会恍然大悟,可是这个时候,你的思维已经转了好几道弯了,最终的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了理解这个疾病是什么东西上了,对于捐款这件事的冲动已经所剩无几了,毕竟我们身边又没有这样的人,没有切身的感受同理心就难以生起。有研究表明,我们在经历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影响最深刻,尤其是结尾,要么你一开始就抓住人们的心思,要么结尾的时候来个漂亮的回旋踢。如果使用普通的方式为渐冻人症募捐的话,就是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开始让人困惑,结果偏离了募捐的最初方向。但冰桶挑战完全不同,在冰桶挑战中,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是一个捆绑件,为他人募集资金是核心,它只是一个默认的资金流向,促使人们捐款的理由不是由于它本身能够引起人们多大的共鸣,而是冰桶挑战这件事本身。它的规则很简单,要么你玩,要么你捐款,要么你两者都做。行为简单好理解,结果清晰,这就是一个好故事。这是故事思维的第一个特点:生动、易理解、易操作。我们再看故事思维的第二个特点:狄罗德说服。狄罗德是18世界法国的一个哲学家,有一次它的朋友送给他一件非常精美的睡袍,狄罗德也很喜欢穿,没过几天,狄罗德就发现家里的家具太破旧了,地毯太粗糙了等等,总之家里的一切都配不上这件睡袍,于是统统的把家里的家具换了一遍。
好故事就是这件睡袍,它是用一个勾连着欲望的方式,把一个观念植入心智模式中,然后让这个观念自己同化和清除相反的观念。因为当你默认这个观念是正确的时候,这个观念在你的认知中就已经取得了宪法的地位。
举一个逆潮流的例子吧,在知识分享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该就是思维框架、认知操作系统等几个词汇了,这些词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些词汇的言下之意就是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而且拿来就能用。当你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的时候,你无形中就会把零散的积累和长时间的练习扫到角落里面去,然后去一味追求各种框架,认知系统。事实上,框架不过是地图而已,拿到了地图、背熟了地图,和亲自走一遍完全是不同的。何况大多数宣称是认知操作系统的不过是一个UI漂亮,功能鸡肋的APP而已。(设计师们,好好想想,^_^)3.3最小脑力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两个房间放着同样的动画片,随机分配小孩子进去看动画片,然后答题。不同的是,一个房间里面有玩具,另一个房间里没有。通过摄像追踪发现,在有玩具的房间里的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只有47%,没有玩玩具的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是87%,但最终答题的得分却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学家对这个实验的总结是:小孩子看动画片不是因为兴趣被激发,而是因为能看懂;转移注意力也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看不懂。这是流行附着力法则的关键因素:能够理解,而且要用最小脑力的理解。能够用最小脑力理解的流行就越能流行。更进一步的是将最小脑力和一个简单的动作联系在一起,比如上面的冰桶挑战。改变大脑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卡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学习的时候,大脑神经元也会更倾向于在旧有的循环中建立联系,而不是从头开始建立新的联系。连刻意的学习都是如此,更何况大部分是弱意识参与的流行传播呢?
改变大脑很难,但让身体动起来却不难,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利益。当身体动起来,进入那个状态的时候,大脑就会认为我们真的喜欢。
在《具身认知》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我们身体的形态会影响到认知倾向,当你蜷缩身体的时候,大脑会判断你冷了或悲伤了,但你舒展身体的时候,电脑会觉得你是开心的,当你去要拿某件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就是喜欢这件东西,不然干嘛去拿呢?总之,附着力法则的最小脑力原理需要信息本身就是容易理解的,附加上一个动作是让人们参与进来的好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