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4/5955967.html对于非财务指标的部分选取了行业布局情况、市场份额、客户粘性、社会贡献层面进行分析,其中社会贡献部分包括对社会就业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贡献两部分。选择如上指标是基于评价行业发展潜力、客户层面、智力资本、企业责任等方面的考虑,从而能够更客观、准确评价药明康德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行业布局情况。药明康德是行业内少有的打通药物发现、早期临床前开发、后期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全产业链业务的医药外包公司。国内大部分的医药外包服务公司都选择专注于产业链上一部分环节。相比之下,药明康德能通过一体化的医疗研发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
具体而言,平台布局情况由CRO(研发环节外包)和CDMO(合同研发生产环节外包)组成。国内医药外包公司普遍集中在临床前CRO部分,少部分集中在小分子CDMO部分。而药明康德的平台化优势十分显著,提供的服务项目较为齐全:其中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负责药物发现、药物分析和测试、药物筛选、生物分析,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负责海外相关业务,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主要负责临床I-III期、数统编程、SMO(现场管理服务),CDMO部分主要以子公司合全药业开展进行。
全产业链是医药外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药明康德凭借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敏锐捕捉和准确预测,能够以全产业链的方式为全球各类药企提供新药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实现内部客户资源导流,即上游业务能为下游的业务创造潜在客户,而处在下游环节的客户为了避免后期研发流程重复,倾向于将项目中上游领域的外包业务交由同一家公司处理,协同效应十分显著。
与药明康德的产业链业务全覆盖行为相比,国内的其他同行业重点企业只是在某些业务上具有优势,而不能全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药明康德能够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与实施的VIC商业模式分不开,其中的“VC风险投资”部分对于全产业链条的布局起到了巨大帮助作用。
药明康德旗下的资本基金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扩充产业链条、扩展业务规模、丰富其项目研发经验,并且全产业链的高质量服务带来了和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客户粘性形成了药明康德的竞争壁垒,使该公司占领国内医药外包行业的领先地位。凭借VIC商业模式,成功在全产业链布局,其打造的一体化服务成为药明康德持续发展、实现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即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对于整个市场的总营业收入所占的比率,能够反映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情况。国内的医药外包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药明康德在规模上占据龙头地位,大约占有五分之一的市场,而排名第二的康龙化成不到其份额的三分之一。从市场份额来看,药明康德呈现出绝对优势。
具体而言,依据各大公司年报所披露的数据,在年我国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其中药明康德的营收达到了.35亿元,市场份额占比21.6%;其次是康龙化成,市场份额占比为6.71%;再者是泰格医药,市场份额占比为4.71%。
其中排名前三家的营收规模为.61亿元,药明康德在前三名中占有66.51%的比例。药明康德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一,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得益于研发实力和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使得头部效应凸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客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药明康德的市场规模表现优秀,得益于VIC商业模式的构建。基于VIC的商业模式构建下,和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大型药企、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等重要合作者合作,借助资本力量打造医药研发生态圈、扩张科研技术;挖掘细分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投资基金、医药外包服务;保护客户的知识产权,维护和客户的长期关系,建立竞争壁垒。可以发现,药明康德在VIC商业模式的帮助下成功建立了核心资源与能力,如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智力资本、客户粘性等等,使其在国内的市场上遥遥领先。
客户粘性。在年,药明康德的客户数有多个,这意味着全球新药研发需求的公司每三个就有一个是药明康德的客户。药明康德为了能够更准确地传递价值,首先对于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根据订单规模的大小分为大型客户和“长尾客户”,再对于不同的客户分别采用不同的维护策略。
对于与大型客户的关系维护,主要凭借其关键业务和核心资源能力。大型客户主要是指默沙东、辉瑞、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头部药企,其研发项目多、研发难度大,对于医药外包企业的选择更重视其科研能力。药明康德的创立人李革是海归背景,因此积攒了不少人脉,并且凭借其出色的业务能力得以和国际头部药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药明康德对于该类药企的关系维护手段依靠在专业技术布局和智力资本上。
药明康德通过收购、并购在某一细分领域有专长的中小型医药公司等方式,积累起制药领域的专业技术、并走在生物科学的前沿。根据药明康德披露的资料,在年来自海外客户的营业收入为55.46亿元,且服务范围涵盖了全球排名前二十大的制药企业。依靠这些海外订单,药明康德获得了高新技术前瞻性的优势,其研发技术走在国内行业前沿,并凭借智力资本和客户粘性在我国的医药外包行业中建立起护城河。从-年,药明康德的前十大客户保留率为%,成为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对于与“长尾客户”的关系维护,主要凭借在全产业链打造的一体化布局能够为客户降低成本。“长尾客户”是对于小型客户的形象描述。按照订单规模大小进行排列,客户范围从国际大型药企、中型药企到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项目团队创业者,“长尾客户”指的是小型公司和创业公司,该类公司数量多但订单规模小,类似于长长的尾巴部分。药明康德并未放弃与该类客户的合作,该公司认为“长尾”意味着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机会。
“长尾客户”的难点在于产能、人员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国内的医药外包市场而言,由于药明康德建立了一体化医疗体系服务平台,其服务内容最为全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流程上的重复、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且在技术上不断深入,甚至专利数量超过了许多中小型客户,和同行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年,“长尾客户”为药明康德的营收贡献了约.1亿元。
综上,药明康德的客户关系表现为大型客户忠诚度高、留存率高,“长尾客户”活跃度高、带动项目数快速增长。因此,药明康德凭借出色的研发能力为公司带来庞大、忠实的客户群,一体化平台能够为公司实现内部资源导流、打开未来更多的机会。
社会贡献
1)对社会就业和人才培养的贡献。据药明康德公布的数据,员工数量从年的人上升至年的人,直接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年到年上浮了了2.67倍。药明康德由于业务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懂生物、化学、药学的高素质人才,并在成都、武汉、上海、苏州、天津、无锡等多个城市建有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每年从校园中吸纳大量药学类、化学类、材料学的应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此外,药明康德更注重就业质量。根据官方资料披露的信息,在学历结构上,年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占比39%,研发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83.08%。也就是说,每十个员工中就有8个以上是研究开发技术人员,这8个人中接近4个人是硕博学历。由此可见,药明康德对于人才的重视。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持竞争力,药明康德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并建立了双发展通道,满足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需求,拥有相比同行业其他公司更好的晋升土壤。
其中双发展通道是指对于学士、硕士、博士不同学历层次应届学生而言,在企业中发展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继续走技术类晋升渠道,也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走管理类晋升渠道,这种能够跨职能的工作机制让应届学生和员工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灵活,大大降低了核心员工的流失率。
在待遇方面,药明康德相对于同行业其他公司而言也更高。在年,医药外包行业对于应届博士的月薪普遍在一万二左右,而药明康德给到了一万七,因此直接人工成本上涨幅度很大。药明康德在年中概股回归后,多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在年推出限制性股票、股票股权、股票增值权三个股权激励计划,且条件温和,副高级研究员2级别以上的员工就可以纳入股权激励的范围,共计覆盖了约16%的员工。在年在H股市场推出共计95亿港币的股权激励方案。如此慷慨的激励力度,牢牢绑定了药明康德的核心员工,这也是药明康德能够飞速发展的原因。
2)对生物医药领域的贡献。药明康德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超强的研发实力和一体化的医药外包服务。药明康德基于VIC商业模式,利用“VC风险投资”部分在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快速扩张、加速成长;利用“IP知识产权”部分提高研发成功率;利用“CRO医药外包服务”部分帮助药企推行至商业化阶段。
可见,药明康德的业务内容覆盖了药物分子的全生命周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配备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平台、实验室基地和充沛的研发技术人员。根据药明康德在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书,在年,药明康德的研发投入约6.93亿元,研发人员的数量为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约83.08%,是国内A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中拥有研发人员最多的企业。
药明康德在年投入建设的研发基地有成都基地建设项目、苏州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常州合全新药生产和研发中心项目等,在建工程共投入30.86亿元。并搭建PROTAC技术平台、DEL库(DNA编码数据库)等前沿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间更短的服务,和传统方法相比更加简单高效、开发难度更低。根据药明康德DEL实验室(苏州)统计,和传统方法相比,通过DEL库可以将小分子筛选时间从9-18个月减少至3-6个月,在费用上也仅为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
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平台、资源配置以及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药明康德在年累计为客户完成个新药临床试验申报项目、新签约个一体化服务项目、同时共有个项目正在进行中。
从年初步建立药明康德开始,其创始人李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的价值主张带动着药明康德向着全产业链研发服务迈进,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外包服务企业。不过,该企业最大的成功在于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专业性人才,并引领药企从仿制药向原研药迈进、带动同行业从“中国制造”成长为“中国创造”,让现在的中国成为全球新药研发辅助服务的首选地。
同时,药明康德不忘初心,举办多个公益讲座和论坛,汇聚全球领域科研专家、临床医生探讨预防、诊断、治疗罕见病,如血友病、脊髓性肌萎缩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造福更多的患者,让“罕见病”不“罕治”。药明康德面对重难症疾病的挑战,积极响应大健康的号召,对前沿创新技术保持前瞻性,与药企一起针对当下迫切的医疗需求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创始人李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的愿景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