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周刊讯(记者蒋炼)螺丝塘路道路工程是黄兴大道提质改造PPP项目16个子项目其中之一,原定于年12月底完工。在企业迫切的需求和“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的任务要求下,该项目成立了“共振施工突击队”,通过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新兴技术等方式,一次又一次突破时间、空间阻碍,将于6月底提前半年完成提质改造。据了解,螺丝塘路西起黄兴大道,东至东十路,全长米,属于白改黑道路工程,修建于年,经过10余年的大型车辆频繁压损,路面破损严重,影响正常通行,也严重影响市容市貌。“这条路是我们上下班必经的道路,坑坑洼洼、修修补补,能早点修好当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这种路开起来对车也有损伤呀。”不少过路市民对道路的提质充满期待。“咚、咚、咚......”4月15日,随着第一声锤声响起,螺丝塘路道路工程共振碎石化施工队伍正式进场施工。新工艺带来便捷、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项目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施工前,“共振施工突击队”队长欧阳琳带领团队对共振碎石技术可能对地下管网造成的破坏进行了详细的方案研究,采取挖隔震沟的方式提前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还需对设备的共振频率进行调试,并进行试验段的试振,选取最佳共振频率。施工中,也要时刻调整振动锤的位置,确保振动锤搭接工作无缝连接,不漏振、不复震。施工后,要及时保护作业现场,保证碎石路面不渗水,以免破坏道路基层,造成新的基层病害。“我们现在脚踩的地下有很多错综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