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拥抱未来的金子般的年纪,但何胜彬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5岁......年6月27日早上6点,何胜彬呼唤出最后一声“妈妈”后安静离世。根据其生前意愿,家人联系到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工作人员当即赶赴何胜彬家中,协助家属办理遗体及眼角膜捐献手续,他将成为医学院的一位大体老师,也如愿成为一名为他人带来光明的光荣捐献者。
年何胜彬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的一个平凡家庭,原本生活就较为拮据,但命运似乎不曾给这个家庭留下一丝喘息机会——何胜彬6岁时就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时候,他还能勉强正常上学,但无法跟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类运动,甚至连跳跃也不能。随着病情的发展,何胜彬不得不离开了学校,在那往后的十九个年头里,饮食起居只能全凭母亲照顾,而何胜彬的父亲患有尿毒症,每个星期都需要进行血透,一家人都承受着无比大的压力。
然而,比起经济压力,孩子的病情发展才更让父母揪心:何胜彬所患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早期即会造成患者丧失运动能力,别人轻而易举的起床、行走、洗漱、进食,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来说,都是难上加难,而更残忍的是,此病症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若无奇迹的发生,患者的结局是残酷而既定的。
与生命的不公相比,何胜彬则显得尤为坚强和懂事,他知道父母的不易,所以从不抱怨病痛,总是咬牙坚持,甚至在病魔面前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年3月,何胜彬因感冒住院,感觉自我状态越来越差,于是他委托母亲联系上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了解捐献具体事宜。
现场在办理角膜捐献手续时,何胜彬的父亲贺军奇说道:“在我患尿毒症的这些年里,受到过不少来自政府的帮助,甚至现在家庭的住房也是政府补贴8万元建造的,儿子虽一直卧病在床,但他心里懂得感恩,主动提出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想法,从而去回报政府、回报社会,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奉献,能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有机会更进一步。”
直到病危,何胜彬也不忘在病床上把自己的愿望都一一交代给了家人,要让妹妹好好读书,要记得帮他操办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的事宜。虽然一开始父亲只愿意孩子捐献眼角膜,但看到他的坚定和执着,最终还是尊重他的意愿、支持他的决定。
医院角膜移植专家王科华主任介绍道:“经各项评估,何胜彬的一对角膜质量非常优秀,将分别帮助两位圆锥角膜及角膜穿孔的患者带来光明。”
“年轻的生命过早终结,何胜彬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但也留下珍贵的宝藏,我们期待在众多和他一样伟大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下,未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能让每一个深陷病痛的生命得到救助,疾病能被攻克”,湖南省解剖学理事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潘爱华说道。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实习生刘智标通讯员张欣怡杨丽红潘爱华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